如何给孩子讲好一碗腊八粥里的传统文化?
“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完腊八就是年”
......
上个周末我们迎来了“美味”的腊八节。这是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,在每年农历腊月初八,古人都有祭祀祖先神灵、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,从几千年前流传至今,现在大多数地区都有在这一天喝腊八粥的习俗。
说起腊八粥,还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宋代。每逢腊八这一天,不论是朝廷、官府、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。到了清朝,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。在宫廷,皇帝、皇后、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、侍从宫女赐腊八粥,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、果等供僧侣食用。在民间,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,祭祀祖先。同时,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,馈赠亲朋好友。
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,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、小米、糯米、高粱米、紫米、薏米等谷类,黄豆、红豆、绿豆、芸豆、豇豆等豆类,红枣、花生、莲子、枸杞子、栗子、核桃仁、杏仁、桂圆、葡萄干、白果等干果。
所以腊八粥还有另一个更好听的名字——七宝五味粥。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,更是养生佳品,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。
不过由于流传的时间太长,而我们国家又幅员辽阔,因此在腊八这一天除了喝一碗暖心暖胃的腊八粥,不同的地区也有着自己的特色饮食:
比如在中国北方地区就有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,名“腊八蒜”;
在安徽省黟县地区的节日“食”俗则是吃腊八豆腐,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,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,俗称“腊八豆腐”;
而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的,则是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的一碗“腊八面”;
甚至于有些地方还有在腊八节这天吃冰的习俗,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,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(当然了,小朋友可不要尝试呀)......
不过虽然有着不同的节日“食”俗,但无论是哪个地区的人们,都把这一天当作一个寓意着吉祥的日子,这大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所在。
跟其他的传统节日一样,关于腊八节的起源也有很多鲜活的历史传说,在这里就给大家讲三个流传广泛的故事。
故事一
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,当时正值寒天,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、大米、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。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,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,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,美美地享受了一顿。
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,坐北朝南做了皇帝,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,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,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。
故事二
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,正值数九严冬,岳家军衣食不济、挨饿受冻,众百姓相继送粥,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“千家粥”,结果大胜而归,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。
岳飞死后,人民为了纪念他,每到腊月初八,便以杂粮豆果煮粥,终于成俗。
故事三
相传老两口过日子,吃苦耐劳,持家节俭,省下一笔大家业,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,娶个媳妇也不贤惠,很快就败了家业,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,小俩口冻饿交加,幸好有村人、邻居接济,煮了一锅大米、面块、豆子、蔬菜等混在一起的“杂合粥”。意思是:“吃顿杂合粥,教训记心头。”
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,走上正道,靠勤恳的劳动持家,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。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,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。
如果说前两个故事带着一些历史名人的传奇色彩,那第三个故事则有着浓重的寓言气息,无论外在形式如何,故事的内核都是宣扬人性中的闪光点,这个关于腊八节的故事,就是教人“只有秉持勤劳、勤俭的传统美德,才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”的典型,这也鲜明的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上极为重要的作用。
其实近几年国家也曾多次强调,要注重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“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”的教育属性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,需要薪火相传,代代守护。通过让孩子们接触、了解、认识“腊八节”这样一个中国传统节日,来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,这也是京华合木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。
幼儿是祖国的未来,民族的希望,京华合木幼儿园一直注重对幼儿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,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,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,渊远流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