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小衔接现在冲刺正当时


幼儿园到小学,不是翻山越岭,不是跳跃大沟深壑,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,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续和过渡。
——虞永平
幼小衔接,是孩子们学习、生活的一个自然延续的阶段,它既昭示着幼儿园生活的终结,又昭示着小学生活的开端,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。多数父母都觉得幼小衔接只是基础知识的衔接,而孩子的身心健康、生活能力、学习习惯的衔接也是非常关键的。
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不同的,这个时期是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期,如果处理不好,就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。接下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,浅谈大班幼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。
一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小街接的前提
一般来说6岁的孩子,心理和生理都已经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。虽然年龄够了,但是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,也是一场考验。
首先,我们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准备,引发孩子对学校活动的情感动力,并使他们对学校活动满怀热爱,使孩子感到“做一名小学生很自豪。”和孩子的交谈中,也要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生和幼儿园之间的问题。
其次,小学的学习生活相对幼儿园来说强度大了很多,这些不仅需要孩子们的心理准备,也许要孩子们具有健康的体魄。所以我们要让孩子们喜欢上运动,并且养成运动的习惯,鼓励幼儿能坚持锻炼,为孩子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。
二、调整幼儿的一日作息是幼小衔接的基础
幼儿园的教学以玩为主,要在玩中学中逐渐累积经验,所学的都是周围生活中最简单的常识与技巧,小学有很严格的教学内容,老师也要按照教育教学计划执行,教学教法也力求直观性。
幼儿园一天上午只有一个小时的集中上课时间,其它全为游戏、运动、劳动、自由阅读时间,小学一天的集中教学时间比幼儿园增加了三倍左右。孩子们习惯了幼儿园的时间,怎样才能让他们快速的适应小学的生活作息呢?
为了让幼儿通过对时间的认识,让幼儿了解遵时、守时、惜时的重要性。幼儿园会开展《认识钟表》的活动,让孩子们感受一分钟、一小时的时间,还和孩子共同制作了作息时间表,让孩子们合理的安排着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,自主安排时间,努力让孩子成为"时间的小主人"。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努力接轨小学的作息时间,让孩子可以尽快适应小学的一日生活作息。
三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小衔接的核心
(一) 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,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、写姿、握笔姿势等。
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准确,以后纠正也是困难重重,因此在幼儿园大班这样的起始阶段一定要建立起良好习惯。
(二) 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,要在常规上有要求。
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保持注意力,明确要求孩子们专心听讲、积极发言,对于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、敏捷性、专注力也要老师进行一定的训练。要在盥洗时间提醒幼儿喝水和上厕所。对于将要上小学的孩子,也要减少用物质奖励激励幼儿学习兴趣,要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想学习新知识,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,尽快让他们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。
(三) 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,要坚持展开阅读活动。
坚持每天阅读,这对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、阅读方法都有好处。而这些水平又直接影响了小学的学习。这样的学习习惯,会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。
四、家长的配合是幼小衔接的保障
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中明确指出:幼儿园以家庭、社区密切合作,与小学相互衔接,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,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。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,不仅仅是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,也是老师与家长、与社会的衔接。
小学生活预示着孩子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和成长阶段。孩子年龄比较小,自控能力并不强,所以在孩子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,家长应该放下一切与孩子共同学习,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。要多看书,多与走在教育一线的老师和家长交流,学习更多的教育理念,努力提升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水平。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,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分析,因材施教,不是一味的“顺大溜”。要充分的关注幼儿人格和性格的长成,关注、引导孩子的生活、学习以及常规习惯,顺利实现幼小衔接。
幼小衔接不是大班下学期的事情,是一个长期的工作,需要学校、幼儿园、家长、社会全方位的配合,更加需要我们每位教师、家长的付出,探索出一条适合幼儿发展的途径。给幼儿创造出一个宽松、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,让孩子沐浴在阳光下,健康快乐的成长,一步步循序渐进的度过幼小衔接这一转折期,为顺利迈入小学的打下坚定基石。